來源:正保遠程教育2004-09-2576
注冊會計師考試結(jié)束后,正保會計網(wǎng)校圓滿地完成了2004年的各類考試輔導(dǎo)工作,忙碌了一年的網(wǎng)校員工們終于可以松一口氣了,大家收拾行裝,開始了為期三天的山東之旅。活動主要行程就是“登泰山、觀日出”。
位于泰安市的“泰山”雄奇險峻,整座山高1545米,共有6600余級臺階,其中以“十八盤”一段最為陡峭,1633級臺階幾乎呈垂直狀直通南天門。自秦始皇起,共有12位皇帝蒞臨泰山封禪。泰山擁有濃厚的文化底蘊以及優(yōu)美的自然風(fēng)光,素有“五岳之首”的稱號。
出發(fā)前
再艱難的事情,如果有一支團結(jié)隊伍一起去完成,那么它會由不可能變?yōu)榭赡?/font>!
很多人講,登山可以鍛煉一個人的毅力、培養(yǎng)一種堅韌不撥的精神、展現(xiàn)團隊合作的力量。其實很多時候看來,登山和工作是一樣的,要有目標(biāo)、要有必勝的信心、更要有一顆永遠年輕和上進的心。所以,我們這次選擇了泰山作為活動的主要地點。
我們24日中午12:00從北京出發(fā),走京津塘高速、京滬高速、京福高速,經(jīng)過8個半小時的長途撥涉,終于到達了泰安市。匆匆吃過一頓晚飯后,沒有來得及休息,就踏上了登山之路。
深夜,23:00,從泰安市出發(fā),結(jié)隊向泰山腳下走去,雖然有旅游車可以直通中天門,但是,我們登山,并不是達到山頂就算成功。俗話說,精彩的不是結(jié)果而是過程,所以我們要親身去體驗登山的感覺,無論是快樂的或是艱苦的。只有這樣,在達到玉皇頂時,才會覺得這種勝利是多么地來之不易,它是靠我們自己以及隊友的共同努力,排除萬難所換來得,是非常可貴的。
下車時,四周一片黑暗,正濃的夜色,讓我們有“身在泰山不見山”的感覺,抬眼望去,只見遠處高高在上的天邊,影影綽綽的有些燈光在閃爍,那里大概就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地“玉皇頂”吧!當(dāng)年孔子“登東山而小魯,登泰山而小天下”,而此時,我們站在山腳仰望,高高的玉皇頂仿佛是遙不可及的天邊,給我一種“倘若到達那里,已不是‘小天下’而是‘小宇宙’”的感覺。
為了追尋日出的光芒,為了體會站在南天門的驕傲,我們一行78人,浩浩蕩蕩向山上沖去,正保會計網(wǎng)校、法律教育網(wǎng)兩面大旗,一紅一藍,招相呼應(yīng),引得路人一陣側(cè)目,有人甚至還特意跟上來,想看清旗子上的字,于是我們都會把旗子打開,大聲地念給他們聽,仿佛這是我們的一種自豪。
上山前,大家都充滿了興奮,似乎沒有意識到,爬山,是一項多么需要毅力的運動!
登上泰山頂看出日,就是我們的最終目的,走在漆黑的山路上,我不禁想到顧城的那首名詩: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,我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。其實我們所走的這條泰山這路,不也是一條尋找光明之路嗎?
沿著階梯而上,一座大型的石坊矗立在我們面前,借著手電筒微弱的燈光,我們看到額扁上題著“孔子登臨處”五個大字。這是一座建于明嘉靖39年(公元1560)的石坊,整體結(jié)構(gòu)為“四柱三門”式跨道石坊,兩側(cè)石柱上題著一副對聯(lián):素王獨步傳千古,圣主遙臨慶萬年。石坊的兩側(cè)是兩座石碑,東面是明嘉靖年間濟南府同治翟濤題的“登高必自”碑;西面為巡撫山東監(jiān)察御史李復(fù)初題“第一山”碑。北側(cè)為兩柱單門的“天階”坊。由于年代久遠,這座石坊的上方已經(jīng)爬滿了各式各樣的植物,給這座古建筑,憑添了幾許滄桑之意。
過了孔子登臨處,前面的山路變得異常難走。上山時,導(dǎo)游就和我們說過,由于泰山中路近期一直在修路,所以很多石階都是不完整的,讓大家一定要小心。而曾經(jīng)做過的夜景照明工程,因為雨水等自然因素的破壞,目前已經(jīng)完全停止,深夜爬泰山,除了一些小的紀(jì)念品商店前會有微弱的燈光外,一路上幾乎都是黑燈瞎火的。
為了照顧好每一個人,在走這段非常艱難的道路時,大家都互相攙扶著向前走去,而每當(dāng)經(jīng)過一個比較危險的地段,前邊的同事會大聲提醒后面的人小心。上山前,因為擔(dān)心會有同事走失,所以我們每個人的手上都帶了螢光棒做成的“手鐲”,在黑暗的夜色中,它們散發(fā)著美麗的光暈,無論走到那里,只要看到這樣的光芒,就知道同伴在不遠處等著自己。
時間大約過了1個半小時,此時的山路已越來越陡峭,再加上體力消耗過快,有些同事已經(jīng)跟不上大部隊行進的步伐,大家的距離漸漸拉開了,于是,寧靜的山谷中不時傳來同事間相互呼喚的聲音,此起彼伏,好不熱鬧。每當(dāng)聽到這些熟悉的聲音,總是讓人不由得心頭一熱,似乎山路也不是那么的難走。為了照顧跟不上隊伍的同事,很多人自愿落在后面,跟著他們一起慢慢地往上走,你攙我一把,我拉你一下,借著彼此的力量慢慢地往上走去。走在前面的同事不時回頭往下望去,見到山谷間星星點點,全是“螢光棒”所發(fā)出的光芒,他們會大聲呼喊著、鼓勵著,為這些落在后面的同事加油。
山間的溪水潺潺,時而靈動、時而舒緩,引領(lǐng)著我們向山上走去。黑夜間,我們看不真切它的面貌,但應(yīng)如書中所寫的一樣:流水清澈無瑕、浪花潔白勝雪。久聞泰山自然風(fēng)光、人文景致均為五岳之首,可惜深夜前來,無暇觀賞,于是心中暗自決定:無論今夜到山頂多么地疲累,明日也定要自己走下山來,欣賞這無窮的美景。
上山的石階仿佛沒有盡頭,只覺得遠處的燈光閃爍,似乎離我們越來越近,快到山頂了!堅持住,就快到了!在這樣的信念指引下,大家加快腳步!
看到了!
燈火輝煌的夜景,仿佛置于天上的街市,此刻,正在我們的頭頂招手。大家加油呀!聽著同伴們的鼓勵,我們仿佛又有了無窮的力量,山頂咫尺在望,我們終于要勝利了。
只是此刻,腳下的山階卻越來越陡,以前走的路,每十幾級就有一處平路可以喘息一下,但是此時,卻是接連著四、五十級臺階而沒有任何緩沖。如此陡峭,莫非是已經(jīng)到了“十八盤”?同事中突然有人驚悟道:我們到了“十八盤”!快樂的心情溢于言表:是啊,到了十八盤,就意味著我們離南天門,只有1633級臺階的路程。
我們彼此鼓勵著、支持著,慢慢往上爬去,漸漸地看清了山頂上同事的笑臉——那些已經(jīng)爬到終點的同事們,正向我們揮著手,他們大叫著:快些,馬上就到了!加油!于是后面的人加快了腳步,終于,所以有匯集在了一起!
我們到了!我們到了山頂!
一座巨型的石坊立于眼前,我們用手電筒向上照去,頓時傻了眼:中天門!我們居然才到了中天門!整個登山的路程才剛剛過半,離十八盤、離南天門,還有很久的一段距離。
此時,大家也顧不得形象了,全部都席地而座,雖然現(xiàn)在只是到了中天門,但是最辛苦的一段路已經(jīng)過去,只要再努力一下,很快就可以到南天門了。
想到這里,心里的郁悶一掃而空,大家圍坐在一起,快樂地聊著天,至于登山的辛苦,早已拋在了腦后。
中天門位于黃峴嶺脊之上,海拔847米,是登泰山東西兩路的交匯處。清代所建的兩柱單門式石坊跨路而立,額題“中天門”。北面為黑虎廟,東面仿古茶樓,中天門嶺峻谷幽景色壯美,據(jù)說,游人至此,已登升“中天”,四目遠望,無不心曠神怡。
到了中天門,來張合影吧!
經(jīng)過在中天門短暫的休整以后,我們的大軍繼續(xù)向山頂進發(fā)了。一開始是一段下坡路,大家輕輕松松,歡蹦亂跳的往下沖去。不知不覺間,從下坡路轉(zhuǎn)到了上坡路,山勢也越來越陡峭,兩邊的路都很寬闊,但是湊近了向下望去,即使借助了手電筒的光芒,也仍是看到黑漆漆的一片,似乎是沒有底的深澗,才知道自己已經(jīng)站在了深不可測的山溝邊。
溪水依舊在耳邊歡快地唱著歌,這樣的歌聲,將一直跟隨我們到南天門。越往上走,就覺得自己的腿越沉,仿佛灌了鉛一樣,每抬一步都要費盡了力氣。好在周圍有同事們的鼓勵,聽著大家歡樂的笑聲,辛苦似乎也減淡了不少。
行了沒有多久,一道飛瀑從天而降,在夜色中,只見它的飛瀉下來的水珠閃著點點白光,而我們腳下所走的,正是一處石橋,仔細看去,原來是到了“云步橋”。
云步橋原為木橋,初名雪花橋。民國年間改為石橋,因谷深林茂,常有云霧縈繞,楊承訓(xùn)便大筆一揮,把它改名為“云步橋”。橋北大壑緊臨斷崖,壁立如削。崖上石臺坦豁,相傳宋真宗曾在此駐蹕,故名御帳坪。我們所看到的瀑步是從岱頂奔流而下,水流擊打在巖石上形成一道水霧,把這里裝扮得如云霧繚繞,蔚為壯觀,所以又名飛瀑巖、天河、護駕泉等等。明代詩人陳鳳梧曾有詩曰:“百丈崖高鎖云煙,半空垂下玉龍涎。天晴六月常飛雨,風(fēng)靜三更自奏弦。蒼水佩懸云片片,珠簾洞織月娟娟。晚山倒著肩輿下,回看斜陽景更艷。”
自橋西沿階而上為三蹬崖,上面有一塊巨石,相傳為明萬歷年間,盛夏某日,泰山遭遇暴風(fēng)雨,此石自山巔墜下,后來柯紹皋經(jīng)過,在此石上題字:“飛來石”。中國有很多關(guān)于“飛來”的傳說,比如說杭州的靈隱寺,也有一塊著名的“飛來峰”,但與此石相比,就略顯精巧有余,氣勢不足了。
在云步橋的西側(cè)就是五大夫松石坊,坊西有一棵古松。據(jù)《史記》記載,當(dāng)年秦始皇封泰山時中途遇雨,避于此間大樹下,因護駕有功,被封為“五大夫”。
過了云步橋,我們開始進入了登泰山的主道,黑夜里,也不知道過了幾道石坊,在大家都已經(jīng)覺得疲憊不堪的時候,終于到了十八盤的起始點。
泰山十八盤,自開山至龍門,被稱為“慢十八”,再至升仙坊,為“不緊不慢又十八”,最后到南天門,稱為“緊十八”盤,共有1633級臺階,十八盤巖層陡立,傾角70至80度,在不足1公里的距離內(nèi)直線升高400米。明代祁承賦曾寫《十八盤》詩:“拔地五千丈,沖霄十八盤。徑從窮處見,天向隙中觀。重累行如畫,孤懸峻若竿。生平饒勝具,此日骨猶寒。”
我們抬頭向上望去,遠處星星點點,燈火綽綽,曲折而上,好像連到了天邊。同事指著最高、最遠的一處燈火說,那里就是南天門,到了那里,就算是征服了泰山。
陡峭的泰山十八盤
加油!
大家互相鼓勵著,手攙手、肩并肩,踩著放不下一腳寬的石階向上爬去,一級又一級,一層又一層,每個人的身上都被汗水浸透了,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下起的小雨此時也越下越大,山路更加濕滑難走?,F(xiàn)在,大家不僅要登上山去,更要照顧好周圍的同伴,不能落下一個人。
好不容易走過了“不緊不慢又十八”,此時,雨已經(jīng)小了,在中間休息的地方,誘人的香味從一家小店中散發(fā)出來:“煎餅卷大蔥”!這可是山東有名的小吃啊,反正大家也都餓了,索性吃上一點兒,再繼續(xù)我們“緊十八”的最后沖刺吧!
薄薄的煎餅卷著綠油油的大蔥,抹著特制的醬料,光是聞著那股香味,就已經(jīng)讓人食指大動。吃到口里,還有些燙嘴的煎餅徹底趨走了我們心頭的寒意。
走吧!我們馬上就到終點了!
緊十八盤像是一條天梯,搭在南天門口。最后一段路了,堅持就是勝利。
我們不看四周,只看腳下,一手抓著鐵扶手、一手抓著旁邊的同事,一步一步向上挪去。
近了,南天門近了,我們已經(jīng)聽到山頂?shù)耐略诟吆爸覀兊拿?,在大聲地為我們加油,同時,我們也看到了“正保會計網(wǎng)校”、“法律教育網(wǎng)”兩面大旗在南天門上不停地揮舞,像是為大家指明來路。
一鼓作氣,我們連拖帶拽,終于,登上了南天門。大家激動地抱在一起,喜悅之情難以表述,我們高興的不僅僅是自己登上了南天門,而是在大家的互相幫助、共同努力下,所有的人都登了上來。一個人做英雄并不難,難的是所有人都成為了英雄。
南天門又名三天門。位于岱頂西南隅石壁谷上口,是登山盤道“十八盤”的頂端,為元初張志純所建。門為城樓式建筑,聯(lián)書:“門辟九霄,仰步三天勝跡;階崇萬級,俯臨千嶂奇觀。”上覆摩空閣,內(nèi)置3尊明萬歷年間女神銅像。
門內(nèi)有小院,正殿為三靈侯殿,宋真宗東封泰山時建,祀周諫官唐宸、葛雍、周武三人,后改為關(guān)帝廟。今置東岳大帝銅像。
自南天門至碧霞祠西神門為天街,開著無數(shù)家的小店,可謂衣、食、住、行樣樣皆有,比較讓我們驚訝的是,天街上的物價并沒有我們想像中的昂貴。漫步在此,吃著熱乎乎的面條,登山的辛苦已經(jīng)拋到了腦后,大家慢慢向“玉皇頂”走去。此時,已經(jīng)是凌晨5點多了,我們馬上,就可以看到泰山的日出了!
下山前,我們在南天門前的合影!
雖然有時候,我們所期待的,并不是最后所得到的但只要有了團結(jié)協(xié)作、拼博進取的精神,也就是一種成功!
玉皇頂,是泰山的主峰之巔,因有“玉皇廟”而得名。這里也是古代帝王登頂、封禪的祭壇所在。
觀日峰,是泰山觀看日出的最佳位置。上有“拱北石”是泰山的標(biāo)志之一,石長6.5米,因其形有“探海”之間,所以又稱探海石。
站在泰山之巔,我們深刻地體會到杜甫“會當(dāng)凌絕頂,一覽眾山小”的意境,遠處云海蒼茫,縈繞在山間,我們俯看腳下的群山,一種自豪感油然而生:沒有不懈的努力,就沒有現(xiàn)在的成功。
等待日出
大家紛紛占據(jù)有利地形,期望著可以在第一時間欣賞到泰山日出的美景。但是,由于夜間連續(xù)下了幾場雨的原因,四周始終被云層覆蓋著,一點兒也沒有太陽要出來的意思。天色漸漸亮起來了,可是我們卻始終沒有看到太陽的蹤影,此時,身后的一些人開始紛紛議論,今天,可能看不到日出了。
過了一段時間,云層中開始出現(xiàn)了一抹紅暈,正當(dāng)大家要歡呼的時候,陣陣的涼風(fēng)開始吹來了一層層的薄霧,并迅速在山間蔓延,轉(zhuǎn)眼間,剛才還清晰可見的群山已經(jīng)完全籠罩在薄霧之中,泰山的又一奇景“云海玉盤”出現(xiàn)了。
云海玉盤一般出現(xiàn)在夏天,雨后初晴之時,大量水蒸氣蒸發(fā)上升,加之夏季從海上吹來的暖溫空氣被高壓氣流控制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高度時,在岱頂就會看見白云平鋪萬里,猶如一個巨大的玉盤懸浮在天地之間。遠處的群山全被云霧吞沒,只有幾座山頭露出云端;我們站在中間,覺得霧氣在眼前彌散,猶如身在仙境中。踏云駕霧,仿佛來到了天外。微風(fēng)吹來,云海浮波,諸峰時隱時現(xiàn),像不可捉摸的仙島,風(fēng)大了,玉盤便化為巨龍,上下飛騰,倒海翻江。景色甚是迷人。
此時,天已經(jīng)完全亮了,在確定今天的確看不到日出后,我們結(jié)伴向山下走去,雖然沒有看到日出,但大家的心情都非常好,一是因為我們在彼此的幫助下,全部登上了泰山,到達了玉皇頂;二是我們欣賞到了平時在城里永遠也看不到的美麗景色;三是我們看到了泰山奇景之一的“云海玉盤”,可謂不虛此行。
觀日峰合影
下山時,大家一掃一夜登山的疲勞,有說有笑地向山下走去,很多人都沒有坐覽車,而是沿原路走下山去,要飽覽泰山的風(fēng)光。站在南天門俯視“十八盤”,很多人都難以相信自己是從這條路爬上來的。
也許,就這就是集體的力量吧!
25日上午11時,我們在泰山腳下集合,抬頭仰望主峰,雄偉莊嚴。在近三十個小時的長時間里,我們一直沒有休息,堅持著從山腳爬到頂峰,再由頂峰,走回這里。雖然很辛苦,但是也有很多的收獲。
別了,給我們留下美好印象的泰山,雖然我們可能不會再來這里,但是它給我們留下的記憶,以及我們彼此幫助,團結(jié)向上的精神,將會永遠停在大家的心中!
近年來,隨著我國發(fā)展質(zhì)量效率提高、經(jīng)濟結(jié)構(gòu)不斷調(diào)整...